一周军评:目标建军百年,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文/观察者网 王世纯】

本周,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中央网信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思想解读类融媒体片《逐梦》,从8月1日起正式播出。

《逐梦》共分为8集,分别为《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枪杆子永远听党指挥》《用青春和热血守卫祖国》《随时准备去打仗》《钢多了气要更多》《永远守住根与魂》《勇当军事变革的先锋》《以奋斗姿态实干强军》8个部分。每集《逐梦》分为了4个5分钟的单元剧,聚焦我军方方面面,反映了人民军队奋进新征程的新作为新气象。


(相关资料图)

过去8年,我军进行了从上到下前所未有的“军改”,实现了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脱胎换骨。在改革初见成效,全军迈向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逐梦》作为一部阶段性总结强军成果的主题片,几乎是全景式地展示了新时代人民军队的奋进新征程。

从在喀喇昆仑一线戍边的边防卫士到某战略单位的“某部战士”;从测试高精度武器的歼20试飞部队到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核潜艇部队;从新晋入伍的“杜凤瑞”中队的雏鹰,到“硬骨头六连”写在军旗的却默默无闻的革命老兵;从复盘激烈空战对抗的海空雄鹰,到合成部队在海训场上磨炼两栖夺控;从继承军旗的红色基因,到“前往海峡对岸”的动员宣誓……该主题片涉及要素之多、涵盖范围之广、均超出了笔者的预期。这些平时受限于宣传纪律,在军事斗争第一线的部队指战员们,以及连“军种”都不能透露的人和单位,也在《逐梦》中有所曝光。尽管需要最大程度地做好保密工作,但笔者认为,他们的功绩需要有人讲述给外界,而《逐梦》则是一个好的机会。

那些甚至连“军种”都不能透露的人和部队,也在《逐梦》中有所曝光。

对于笔者来讲,《逐梦》观感上最强烈的部分,就是该主题片对于我们祖国统一目标的明确重申。这部片子的发布时间正好是佩洛西“直播窜访台湾”一周年。在国内外一系列因素的压力下,军事斗争准备被迫加速,我们也没必要继续藏着掖着我们的担负在肩上的“历史重任”。

无论是73集团军某两栖合成旅老士官那句“海峡的那一边我想去看看”,还是一系列明确的两栖夺控科目以及联合信火打击科目演习,这部片子无疑把两岸军事敌对状况和祖国统一的军事建设目标重新摆回台面上了。《逐梦》中的一系列表态,既是全体中华儿女祖国统一决心的再次复述,也是针对敌伪和强敌的明确信号。

当然,世界是物质的,信号再明确、决心再坚定,我们的复兴大业依然需要强大的斗争基础作为支撑。这也正是“逐梦”这个片子的主旨——聚焦军事斗争准备工作。

军事斗争准备的大体分为军事准备、政治准备、经济准备等三个部分。在军事准备层面上,包括武装力量建设、国防科技与国防工业建设、战争动员体制建设、战场环境建设等。政治准备,主要指与军事斗争有关的精神准备和法律、舆论、心理准备等。尽管经济准备不是人民军队需要关注的方面,但当下人民军队幸运地有充足的经费——我军目前针对预设战场做准备的庞大现代化建设,其核心动力就是依托世界最大工业国蓬勃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充裕经费。

但如果仅用“钱多”去概括我们强军的原因,显然是对一代代革命军人无私奉献的一种不尊重。因为我们的光辉历史和当代实践都证明,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钱。近年来,全球热点地区国家在军费投入上有增无减,但参与军事冲突实践的国家和军队在表现上却有高有低,这充分说明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是人。

现代战争是人员素质、物质基础与军事思想三结合的结果。技术基础进步了,对于人的要求不降反增,因为人才能决定物质的发展,同时进行物质的运用。正如《随时准备去打仗》中提到的那样:“人才储备是最艰巨、最核心的斗争储备”。而如何培养建设适合我们军事斗争目标的人才,就成了当下军事斗争准备工作的建设重点。

新的人才就需要打破固有的观念,新的培养挖掘模式。无论是加入“杜凤瑞”部队,刻苦训练精导打击武器战术战法的新晋飞行员,还是继承“硬骨头六连”之名的新兵,《逐梦》用了很大的篇幅去描述各个部队骨干的培养和成长。

在这些故事中,留给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还是航母山东舰上的女航行值更官。对于人民军队这样一支进步军队而言,有大量的女水兵怀揣蓝水海军之梦加入军事院校,成为人民海军中的一份子。但受限于过去“女舰勤”会因为家庭原因拖累生涯的老观念,很多女性官兵拥有能力却未有发挥的空间,未能在舰队生涯中走上指挥生涯。在“强敌”已经摸索出女性高级军官从舰勤到岸勤再回归水面舰艇舰勤流程的今天,我们自然不能浪费这些怀揣理想,同样接受过指挥教育的女性水兵。而获得航行值更官资质认证,成为海军山东舰首位女航行值更官李韵涵将成为某种榜样,指引着年轻的水兵迈向深蓝。

标签:

X
X

Copyright ©  2015-2022 西南信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8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